石家庄公园景点 石家庄旅游出行 石家庄抱犊寨风景区
抱犊寨的景观中,荟萃了民俗文化、道教文化和佛教文化。而佛教文化的代表,我看当首推佛像艺术,它们构成了抱犊寨一个重要的文化景观。
弥勒佛像
跨进罗汉堂门,迎接人的便是弥勒佛像。他通体金光灿烂。十分夺目,尤其是他那无忧无虑、无欲无求的欢快笑容,立刻能使人受到感染,禁有自己的心情也从容、舒朗起来,脸上变得笑吟吟......这尊笑像,人们太熟悉了,而对他两边内柱上表边禅宗超脱精神的那幅对联:“大肚能容,容天下难容之大事;笑口常开,笑天下可笑之人。”更是耳熟级详,至于一些大小寺院何以都供奉这尊弥勒佛,却未必清楚了。关于弥勒像,有这样一个颇有意思的传说。五代时浙江奉化有个叫契此的布袋和尚,行为不拘,也语无常,终日背一布袋四方募化,并常和儿童一起戏耍,临终留下几句偈语:“弥勒真弥 ,分身千百亿,时时示时人,时人自不识。”自言是弥勒显化。由于他状貌肥胖异常,行动不便,却富有活力;脸上总是堆着开朗而善意的笑容,风趣中带有几分滑稽,使人觉得亲切,所以,近千年以来,这布袋和尚的模样,便一直是弥勒佛像的流行样式。
三菩萨像
这三菩萨,即我们所熟知的观音、文殊和普贤,他们的彩色壁像设在罗汉堂的入口处。三尊菩萨,都结跏跌坐于莲花座上,观音手执工作经一枝莲花;文殊左手抱着净瓶,右手拿着杨枝;普贤手托一个巨大的如意,它是吉祥的象征。这三尊菩萨均头戴华丽的头饰,衣带宽博,胸部袒露,面相丰润而俊秀,神情温婉而庄重。给我的感觉是,这三尊菩萨的形象,和善庄严,温柔安祥,几乎没有什么神的光轮色彩,而更象是世俗中三位美丽端庄的中年女性。
菩萨,是梵方译音的简译。全译是“菩提萨”,菩提是觉,萨是有情译成白话即“觉悟的有怀众生”。菩萨是介于佛与众生之间的人物。菩萨精神,主要是慈悲。介据佛典,菩萨 本无所谓男性女性,然而其慈悲的心态很适宜于女性形象,故而从唐宋至今菩萨彻底地女性化了。
三佛像
在罗汉堂下堂中,面对堂门,供奉着三尊巨大金身佛像,五百罗汉则列其侧。按规律,中间的化是释迦牟尼,东侧的叫药师佛,西侧的为阿弥陀佛。每一尊佛像大约都有一、二丈高,金碧辉煌,灿烂夺目。三位主尊均结跏跌坐在莲花座之上,呈“施无畏印”相,即右手抬起掌心向外,或中指与母指相捻;佛祖的拈花微笑,是最美最动人最神秘的佛的形像。
佛教认为,佛的精神、慈悲、内涵和气韵是很难表达的,但佛的形相却又有一定的格局,而且和菩萨、罗汉有很大不同,这就是佛教中所说的“佛有三十二相,八十随形好”。佛典记载佛相的主要特点是“身金色。身纵广。”呈妙相庄严之美。的确,当我置身于这三尊大佛之下,我的目光便情不自禁地集中在大佛身上,为其宏大的气势,亲切肃穆庄严的形相所吸引。
五百罗汉雕像
佛教中,罗汉比菩萨更接近于人,本身即是信了佛的现实中的普通人物,不过还正处于修行之中。历来雕刻艺术家塑造这些现世的出家人表象,主要的不是为了宗教的礼拜,而是为了再现出家修行的实境;向人们表达一种成佛并不难的佛法。所以,根据这一特点,罗汉的雕塑者都可以凭自己的生活感受,发挥艺术想象力而创造罗汉形象。而且,这种罗汉像,并不限于侍立于佛像两侧的阿难、迦叶二弟子,也不止于佛前的“十大声闻”,而是在寺院造像中另建“罗汉堂”,广造十八罗汉、五百罗汉不礼貌。雕罗汉从宋代开始后,便盛行不已;佛、菩萨本是主尊,可是罗
汉造像的数量却远远超过了他们,而且成了寺院中常见的景观,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值得人玩味的话题。参观完抱犊寨五百罗汉后,我感到这些罗汉群雕,造型洗炼坚实,衣纹流畅,柔中寓刚;而其神情、性格,可谓“一个一个样儿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