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大学生修鞋轰动大学校园
1986年,李培栋考进兰州大学,成为生物化工系的一名本科生。
一个周末的上午,在几位同学的帮助下,他搬着修鞋工具来到了宿舍楼下。刚支上摊儿,就引来许多学生的围观。有人好奇地问:“是修鞋的吧?谁干呀?”听到这问话,李培栋紧张得浑身发抖,面红耳赤,心口“砰砰”直跳,一股冷气直透他的后背,羞得他把头缩进了衣领。尽管这一天他没有接到一件活儿,也没有挣到一分钱,但毕竟迈出了极其艰难的一步。
就这样,菁菁校园里第一个大学生修鞋匠诞生了。
一时间,媒体的记者纷纷涌进校园,争相报道,李培栋的名字一夜之间登上了报纸的版面。《甘肃日报》、《兰州晚报》等媒体相继刊登大学生修鞋这一惊人的消息,并在社会上引起一场大讨论。《兰州大学校报》用了一整版的篇幅对李培栋修鞋作了全面报道,学校对他勤工俭学、自立自强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。他一时成为人们关注的新闻人物。
上大学4年,李培栋修了3年鞋。他首开了兰州大学校园勤工俭学的先河。在校期间他还带出了几个家境贫困的徒弟。李培栋自豪地说,十几年过去了,现在兰州大学里靠修鞋自助上学者仍不乏其人。
大学生修鞋修出了名 走进《实话实说》
1998年7月,中央电视台《实话实说》栏目策划推出了一期谈话节目:大学生如何择业。这一次李培栋作为主要特邀嘉宾,荣幸地走进了中央电视台。
节目播出后,李培栋在一夜之间成了“明星”,他家里的电话顿时热了起来,有对他表示支持的,有表示反对的,还有不少人想跟他学艺。
大学生建起全国第一家修鞋连锁店
走进中央电视台,使许多人认识了李培栋,认识了他的修鞋店。一时间,他的修鞋店门庭若市,生意火爆,一天到晚有干不完的活儿。他把“大学生李培栋修鞋店”作为店里的品牌,并精心设计制作了灯箱广告招牌,挂在店门上方。这一招真灵验,牌子一挂,把远处的顾客也吸引了过去。一位个体女老板拎着上千元的进口皮鞋,开着车在市区转了几个圈儿,几经周折才找到了他。进门便说:“我就是冲着这招牌来的!大学生修的鞋,质量就是不一样”。顾客这句话使李培栋忽然来了灵感:原来这招牌也是无形资产啊!
不久,“大学生李培栋修鞋店”的第一个修鞋连锁店开张了。连锁店老板小戴是一位来自东北齐齐哈尔的残疾人。几年前,生活无着落的小戴投奔到李培栋的门下,手艺学成出道后,李培栋把自己的第一个连锁店交给了他。修鞋店开张后,生意好得出人意料。没几天,修鞋店周围的几个修鞋摊便销声匿迹了。
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,他先后招收了3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徒弟,经过他言传身教,悉心栽培,这些人学成后都相继开了自己的修鞋店,他的徒弟和他一样技术好,为人也好,所修的中高档鞋基本上不留痕迹。统一定价、统一管理,由于技术规范,服务到位,每个店面都是顾客盈门,月收入达2--3万的,在他的连锁店中非常正常。
李培栋的经营思路和理念:恒者以求持久 联之共展宏图 以质量求生存 以创新求发展。
“技术只是一方面,有时候技术之外的东西比技术本身更重要。”他认为,修鞋也需要新的理念和文化底蕴,仅凭一双手是远远不够的。 加盟连锁店的老板:必须德才兼备,人不仅要精明能干、技术好,更重要的是德性要好,诚实守信。他说,虽然他的连锁店规模不是很大,但现在却有很多人看中了这块招牌,想加盟进来。但他的原则是,如果人的品行不好,决不会收,不能为一时小利而砸了牌子。
对普通人来说,修鞋只是一种谋生的手段,而现在的李培栋已超越了这一步,他已经把修鞋作为一种事业去追求、奋斗,他选择了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。关于修鞋业的未来市场前景,他举例说,洗衣行业以前在人们眼里是个很不起眼的行业,可如今这行业很火爆,几乎在一夜之间就遍布大街小巷。修鞋业同样也会兴旺起来,最终会发展成为一个产业。